平顶山市总工会九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


围绕全局 突出重点 凝心聚力 开拓进取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加快鹰城发展中建功立业
——在平顶山市总工会九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0年3月24日)
张 建 明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总十三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2009年市总工会的主要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的主要任务。

下面,我受市总工会常委会委托,向会议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总工会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应时而动,主动作为,服务大局,服务职工,工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各级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新提升。

(一)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

积极带领广大职工同企业共度难关。为了增强职工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市总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了以“企业有困难、我们怎么办”为主题的大讨论,引导职工识大体、顾大局,在认清形势中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同时,市总工会由由班子成员带队,分6组到不同行业的53家企业中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为源头维权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调研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积极开展“共同约定行动”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来抓,倡导企业带头履行社会责任,稳定工作岗位,努力做到不裁员、不减薪;引导职工立足本职,争做贡献,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共同约定行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工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09年底,全市2500多家企业积极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覆盖职工50余万人,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积极成效,省委、省政府领导作出批示,中央、省、市20多家新闻媒体集中来我市采访,对我市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市总的先进经验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

大力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广泛开展了“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认真组织“双比双降”节能减排竞赛,全市一线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5639条,技术革新1558项,创经济效益1.6亿多元;在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了以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讲文明、讲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三保两讲”劳动竞赛活动,平高集团特高压超高压产业基地以建设速度快、工程质量好受到省政府表扬,河南明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全省各地市推荐上报的上百家企业中位居前列,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组织100多个工种、近26万名职工参与的技术比武,平高集团数控车工曹国彬参加全国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工作深入推进,中平能化集团仅集团级比赛工种就达30多个,舞钢公司每年用于劳动竞赛活动的奖励超过百万元;组织1491家企业,47.5万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分别比去年增长11%、5.1%,增长幅度居全省前列,其中3个企业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8个企业荣获全省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推进176家企业落实首席员工制度,充分肯定和尊重技术工人的首创精神和地位,以先进职工名字命名的 “职工学习工作室”不断涌现;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2个基层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20个班组、窗口被市总命名为“工人先锋号”称号。

加强思想引导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通过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和“五一”劳模表彰大会等系列活动,共迎祖国华诞,齐展劳模风采,弘扬劳模精神,唱响时代旋律。全市有3名职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平能化集团二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有78名职工荣获省政府命名表彰的劳动模范称号,评选表彰了 “市五一劳动奖章”80人 ,“市五一劳动奖状”20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国周由于20多年井下安全生产无事故,并总结出科学实用的“白国周班组安全管理法”,市总发出《关于在全市职工中深入开展学习白国周同志的决定》,得到全市职工的积极响应。举办了平顶山市首届“迎新春职工文化活动月”活动, 28台专场节目5000余名专业、业余和群众演员为10万鹰城职工群众奉献了丰富的文化盛会。推动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和“创争”活动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建成8个国家级、11个省级示范书屋,40个市级示范书屋,全市共建立职工书屋532家,职工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二)围绕民生持续改善,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中大有作为

全面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工程建设。结合“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把厂务公开、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等工作作为创建活动重要内容,重点推进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全市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2145份,覆盖职工48万多人。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801份,覆盖女职工16.7万人。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市总工会和县(市)区工会建立了9个法律援助机构,部分乡镇和街道成立了“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全年共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860多次,有效维护了职工利益。

着力构筑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体系。一是扎实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共筹措送温暖慰问款1796.52万元,发放慰问款物1688.52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506家,看望慰问困难职工20530户,其中劳动模范819户,农民工1690户;二是坚持开展 “战高温、送清凉、保安全、促生产”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用于职工防暑设施和慰问方面投入的资金达50多万元;三是积极开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星级达标创建活动,全市10个县(市)区帮扶中心经省总检查验收已经全部达标,其中5个达到了五星级标准,3个达到了四星级标准,超额完成省总下达的目标任务。四是认真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全市各级工会共筹资549.67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3747人;五是扎实做好小额借款工作,全市工会共借出小额借款资金160万元,促进再就业人数650人;六是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和女职工团体特病保险工作进一步扩面,职工参保率逐月递增,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投保职工突破12万余人。

深入实施“十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发挥工会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以就业援助为重点,对我市返乡农民工实施援助。一年来,全市各级工会通过“抓培训、抓就业、抓维权帮扶、抓共同约定、抓会籍管理、抓督导宣传”,为我市返乡农民工提供经济援助58420人;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转学、入学问题1129人;免费向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48200人次;投入农民工培训资金 156万元,帮助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98000元,目前,全市已有50多万农民工实现就业或返乡创业。

(三)围绕自身改革创新,在发展中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工会组织格局。以非公企业、基层工会组建和发展农民工会员为重点,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2009年底,全市新建工会组织998个,工会涵盖法人单位净增2098个,新发展会员118891人,分别完成省总下达目标任务的222.7%,298.9%和210%,市总获得“省组织建设优秀单位”称号。扎实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着力解决和突破建会工作的盲点和重点,我市共建立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区域性或行业性工会联合会206家,覆盖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811家,覆盖职工53470人,发展会员47910人。深入开展三级争创“六好”活动,宝丰县总工会被省总评为“六好”县(市)区工会。

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强力推进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工程,体育路沿街景观商业街和地下人防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职工文化广场已与去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 ,栽种各类花树1000多棵,建成绿地面积5000 多平方米 。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工程进展顺利。截止2009年底,文化宫升级改造工程共投资1.8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推动工作全面发展。各级工会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积极推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打造工运宣传品牌,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发表“三工”宣传稿件680篇,提升了工会组织影响。女职工工作在省辖市女职工工作考评中名列第一。产业工会坚持行业特色,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贯彻实施《工会会计制度》,推进工会财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加强工会经审工作,不断提高经审监督效能。尝试打造电子工会,平顶山工会网正式上线。信息、统计和疗休养事业逐步完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工运研究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工运理论研究不断加强。老干部工作扎实有效,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组织12支企业代表队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合唱比赛,获得5金、4银、3铜的好成绩。扎实做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肯定。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工会活力不足、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面对后危机时期的影响,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方面还需有更大作为,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我市2009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深刻分析了当前全市经济形势,提出了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深刻全面理解“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在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2010年全市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总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五个更加注重”的战略目标,自觉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施“三大工程”,开展“六项活动”,办好“九件实事”,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工会建设科学化水平,“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根据这一总体要求,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展示更大作为

一是强力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中继续开展“三保两讲”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要选准载体,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推动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又好又快发展。在耗能、排污大户中开展 “双比双降”节能减排竞赛活动,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减排20%目标的全面实现。在基层申报、评选的基础上,推荐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参加全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充分调动职工创新创造、投身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市级竞赛选拔,组队参加全省第三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二是认真做好先进模范人物评选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平顶山市劳模评选表彰和全国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推荐工作,要严格程序,严格标准,评出榜样,评出干劲,切实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筹备成立市劳模协会,建立健全劳模档案,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劳模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劳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和争当“首席员工”活动,力争全市各类首席员工达到2000名以上,把“工人先锋号”和“首席员工”打造成具有更大影响的工会品牌。

三是扎实开展劳动保护“百、千、万”活动。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抓手,维护好职工的生命安全权和健康卫生权。组织“百”家获得过全国、省、市“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组织“千”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组织“万”名班组长参加以推广应用“白国周班组安全管理法”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知识培训,发挥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在安全教育、隐患排查、监督整改、减少职工伤亡事故方面的作用,为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做出贡献。

(二) 不断健全完善工会维权机制,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继续深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建立“和谐企业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规模以上企业创建活动覆盖率达95%以上,其它企业达到80%以上。继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努力实现应约尽约。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全市75%以上的企业开展工资协商。继续深化“共同约定行动”,积极推动这一行动实现全覆盖,推动企业切实履行共同约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岗位,保障职工劳动权益。

二是有效推动职代会达标升级活动。积极推行职代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力求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在企业中进一步落实,确保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保持100%,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80%以上。加强乡镇职代会制度建设,在全市召开乡镇(街道)职代会现场促进会,进一步规范内容、确定标准、加强指导。

三是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工会法》执法检查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监督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平顶山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打通职工维权“绿色通道”,为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劳动仲裁、跟踪服务”五位一体的法律服务。

(三)积极构建工会帮扶服务平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彰显更大优势

一是全面实施帮扶救助工程。把集中帮扶与日常救助结合起来,加大筹资力度,重点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努力做到对困难职工走访慰问全覆盖;对困难职工子女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认真组织实施帮扶计划,全市各级工会筹资1500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生活困难职工、农民工、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帮扶服务6万人次,为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帮助7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创业或再就业。

二是继续开展县级帮扶中心达标创优活动。年底之前县级帮扶中心全部达到星级水平,其中5星级帮扶中心达到60 %以上。以市县帮扶中心为依托,推动乡镇(街道)建立帮扶工作站,初步建立起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帮扶网络;不断拓宽帮扶中心资金筹集渠道,促进各地帮扶中心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档案管理全部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完成帮扶管理软件的升级工作;加大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帮扶中心的工作效能。

三是持续开展“十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坚持在“双节”期间开展“农民工维权月”和“八个一活动”,努力形成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扎实推进技能培训工作,力争全年新建4至6个培训再就业基地。针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的农民工举办10期技能培训班及就业对接洽谈,努力实现培训、就业、劳务输出一条龙服务。举办“春季‘4050’人员专场招聘会”、“农民工招聘周活动”等各类再就业招聘会, 积极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就业创造条件。继续做好小额借款促进创业、再就业工作,市县两级工会组织发放小额借款200万元,引导600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四)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在努力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中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选树标兵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创争”活动的“讲、演、学、教”系列活动,实现5万名职工技能提升一级的目标。与新闻媒体联合开办栏目,打造市总“三工”宣传品牌,实现全省“三工”宣传工作保前三,争第一的目标。开展全市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消夏文化活动月”活动,推动全市职工文体活动经常化,持续化发展。

二是强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全面完成“职工书屋建设三年计划”,2010年计划新建全国示范性“职工书屋”3家,省级示范性“职工书屋”6家,市级示范性“职工书屋”50家,全市各级职工书屋200家。全年建设2家“全国职工学校示范点”,命名5家“河南省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和3家以知名技术工人名字命名的“职工学习工作室”。

三是加快市工人文化宫整体升级改造的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宫升级改造步伐的要求,确保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工程在五月底按期完工。投资1000万元的中心园区水系改造工程和怡心苑改造工程,四月份动工,年底完成。积极协调市供电公司加快文化宫电缆工程建设,早日完成对文化宫主要道路的修复。六月底完成文化宫升级改造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和拆迁安置方案的修订工作,同时完成安置住宅工程的立项、土地挂牌出让、施工招标工作,力争在八月份动工建设。

(五)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在推动工运事业发展上再上新台阶

一是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各级工会要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不断加大建会力度,创新农民工入会机制和工会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全年力争完成新建工会组织500家,发展会员6万人,其中农民工3.6万人。继续开展三级争创“六好”活动,使全市90%以上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基层工会建设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大力推广“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工作,积极开展工会主席特别是村级或乡镇(街道)工会主席直选试点工作,推进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使基层工会组织实现“增量”到“提质”的统一。做好平顶山市工会换届工作,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切实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全面启动会员评议职工之家工作,深化“模范职工之家”建设。进一步扩大工会会员优惠服务范围,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工会干部综合能力,是推动工运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自身建设的决定》,把思想建设作为各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营造崇尚学习、注重研究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工会干部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品格,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务实重干,务求实效;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建设好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三是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会工作,充分发挥产业工会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联系协调、指导服务等作用。进一步加强女职工工作,努力实现女职工工作的两个“三同步”,两个“全覆盖”。加强工会财务和经审工作,健全完善财务、经审制度,依法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按照《平顶山工会网运行规定》的要求,大力加强平顶山工会网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强工会职工疗休养事业和职工技协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统计、信访和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等各项工作。认真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和理论政策研究,围绕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确定课题,促进工会理论的创新发展。

同志们,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全市广大职工和各级工会组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和省总的领导下,按照“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无止境、新年再立新标杆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断推进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实现新发展,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我市 “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 ,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