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活一天就干一天” ——河南省农业劳动模范、汝州市杨楼镇马庄村91岁党员宋三福


20岁,他选择参加革命,在生与死之间,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屡立战功。

30岁,由于受伤留下头晕后遗症,不愿给部队添麻烦,他选择复员,回到地方工作。

35岁,他服从大局,回到家乡,带领乡邻发展生产,被评为全省农业战线劳动模范。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农村,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

他,就是汝州市杨楼镇马庄村71年党龄的老人宋三福。

在部队,不怕牺牲

近日,在马庄村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记者见到了91岁高龄的宋三福。“父亲除了耳朵有点聋外,其他都很好。”宋三福的小儿子宋建华说。

1948年2月,时年20岁的宋三福毅然选择参加革命,先是参加县大队,后到县独立团,再到第二野战军。他参加过解放开封、解放郑州战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两广、大西南战斗,由于作战勇敢,宋三福从战士升到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再到连副指导员、连指导员。

“由于解放郑州时作战勇敢,组织批准我入了党。”宋三福说。

参加淮海战役时,由于保护首长有功,宋三福被记大功一次。

在渡江战役中,宋三福带领全班战士和另外一班顺利渡江,虽然战斗激烈,但宋三福班只有一名战士受了轻伤。

“我带领全班战士下了船就冲锋,上岸就拿刺刀和敌人拼。敌人跑,我们就追,我不怕死,冲到最前面,打死4个敌人,俘虏了一名排长。”宋三福说,这次战斗之后,他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在云南昭通和国民党军战斗时,宋三福穿着敌人的军服,混入敌人阵地,俘虏了一名敌军,将其送回营地,后来发现他竟是敌军的团参谋长。“这次战斗后,我被提为副排长。”

宋三福说,正是在昭通,他结识了自己的老伴——在县新华书店工作的刘宝珍,二人在团政治部主任的撮合下结了婚。

战争残酷,幸福来之不易。十年军旅生涯,宋三福不怕牺牲,以大无畏精神冲锋在前,立下了一次大功,一、二等功各两次。

在农村,不怕吃苦

“父亲是主动离开部队的。”提起父亲复员,宋建华说。

“部队在昭通驻军训练时,我从单杠上摔下来,头部摔伤,留下头晕后遗症。我是连指导员,要做政治工作,任务重,时间一长,头晕得厉害,虽然部队领导没有说什么,但我不愿给部队添麻烦,便主动要求复员。”宋三福说。1958年宋三福复员时,他的妻子也跟着回到汝州,到寄料镇供销社工作。次年,宋三福被组织上安排到洛阳市民政局工作,任优抚办主任。

1963年,在干部下放支援农村建设时,宋三福服从大局,听从组织安排,回到老家汝州市杨楼镇马庄村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20多年,一直到1989年。

“那时候只知道干,回不回原单位就没想过,也没想过什么待遇问题。”宋三福说,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他让妻子也从寄料镇供销社回到马庄村,两人从干部变成农民。

在他的带领下,马庄村从一个落后村发展为全县乃至全省先进典型。

“回村时,马庄村比较落后,粮食生产上不去。”宋三福说,他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交流、谈心,希望大家团结一致,思想拧成一股绳,下定决心,苦干3年,改变马庄村的面貌。

宋三福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我们挖了52口机井,配了53台浇地用的柴油机。”他说,当时挖机井,村民害怕塌方不敢下井挖,他就带头下去。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纷纷跟着下井。

宋三福还带领村民修建灌溉农田石渠5300多米;将马庄村5个自然村的土路全部铺成砂石路,长达7500米;在全村道路两侧栽树15万棵;平整土地1400多亩,建成高标准大寨田400亩,全村3170亩地成了旱涝保收田。

“那时没有化肥,给庄稼地上的都是农家肥。为了积肥,我组织村民带着干粮步行到寄料割草回来堆肥,每天往返25公里。”宋三福说,把这些农家肥上到地里,粮食获得了大丰收。“1975年,全村小麦增产30多万公斤,被县里评为红旗大队,奖了一台拖拉机。”

马庄村面貌变了,村里有汽车1台、拖拉机4台、喷灌机1台、扬场机1台、发电机1台;副业有玻璃厂(生产胶水)1座、砖厂1座、油坊1个、印刷厂1座。

“父亲一心为公,很少顾及家里。”宋建华说,在他的记忆里,家里的活都是母亲干的,为了补贴家用,母亲一个女人家跑到云南贩牛。当年他的姐姐赶上招工,只要父亲出面说句话,肯定没问题,但父亲一句话也没说。

由于农业生产成绩突出,1982年,马庄村被授予河南省农业生产战线先进集体称号,宋三福个人也被授予农业生产战线劳动模范。

退休后,发挥余热

“父亲1989年退了下来,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宋建华说,父亲现在是镇党代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年年新学期开学被镇里邀请去给新生讲课。

“老支书是一名老党员,觉悟非常高,村里出现信访苗头,他主队去做村民的工作;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修路修渠,有村民不配合、不积极,老支书主动去劝说,去做工作。老支书还积极参加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年轻党员交流思想,为村子发展提建议。”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品说,工作上遇到困难,我们经常向他请教,村组干部非常尊敬他。

退而不休献余热。有人问他,现在年纪这么大了,孩子都成家立业了,还干这些做什么?宋三福掷地有声地说:“我是党员,能活一天就干一天。”

在部队,不怕牺牲;在农村,不怕吃苦;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永远跟党走。宋三福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