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早上7时,郏县档案馆档案七级职员赵淑玲已提前来到单位。今天,她要帮即将退休的王先生找回缺失的招工表,帮助他安稳顺利退休。
从天亮到天黑,赵淑玲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在如山的材料中细致查阅、翻找,终于找到了王先生需要的材料。“感谢您帮我圆梦了!”王先生拿到复印好的材料,当即掏出500元表示感谢。
“帮助每一个办事者查找到所需的档案,这证明了档案的价值,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赵淑玲笑着谢绝了。
兰台,是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别称,也是赵淑玲坚守多年的使命和担当。1997年,她大学毕业来到郏县档案局,从业务指导股、办公室到档案馆,近30年间,她坚守在历史更替的时空里,为郏县档案管理工作倾注了满腔心血。
2013年5月,郏县档案馆搬迁至新址,7月份开始准备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眼看着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赵淑玲开启了不分昼夜、加班加点的奋斗模式:晚上一个人在库房加班到深夜,累了就在值班室休息。半年后,郏县档案馆顺利晋级;在她的带领下,2014年,郏县档案馆又晋升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至此,郏县档案馆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
王文一是文史爱好者,也是郏县档案馆印章档案的常客。经过查阅实物,他挖掘了很多史料并撰写多篇文章。“印章将近1300枚,淑玲对许多印章的位置都耳熟能详,她的大脑就如电子档案一般。”王文一说。
脱贫攻坚是阶段性重大活动,工作结束后需要及时整理归档。几年前,为高质量完成工作,赵淑玲带队率先来到该县王集乡孙集村,经过20多天努力,整理出贫困户户档案卷级111卷、文件级305件,引得全县同行纷纷前来学习。
“我们保管的档案多涉及民生,群众查阅时总希望我们第一时间给提供原件,作为‘老档案’的赵老师就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周末假期,有特办、急办的她随喊随到,为群众减少了很多麻烦。她是我们单位的一面旗帜。”谈及赵淑玲,郏县档案管馆长李世晓赞美有加。
档案工作需要传承。面对馆内年轻同事大多不是档案专业的现状,赵淑玲在日常工作中手把手、毫无保留地给年轻人传授经验。
“兰台传后世,鉴古照千秋。在档案管理一线工作是我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该县档案馆档案七级职员赵淑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