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务聚会,聚出和谐筑起隐形“安全墙”(新时期班组长的楷模白国周系列报道之四)


工友们跟着我上班,其实也把全家的平安交给了我。——白国周

采访中,白国周总是脸上挂着笑容讲自己班组的事。然而,在讲起《远眺的女人》的故事时,他却一脸凝重。

《远眺的女人》是白国周读了一遍就永远难忘的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位矿工妻子,每每到丈夫升井的时间就站在远处眺望井架,望到罐笼升起,才回家做饭等丈夫。

白国周说文中的主人公就像自己的妻子,也像工友们的妻子,因为生活中就发生过多起这样的“故事”。他忘不了那一晚,零点下班后,罐笼坏了,他晚升井三四个小时,到家门口后已是早上5点。他还没有掏出钥匙,屋内就传出妻子焦急问候的声音。

一次零时下班,工友刘应伟没有给妻子打招呼就到别的工友家喝酒去了。早上四五点,他的妻子噙着泪跑到了矿上,然后又跑到了工友家。

一次早上四五点,工友李国民的妻子带着孩子步行两个多小时,跑到矿上找丈夫。听到一句“升井了”,她一下瘫在凳子上。

“每个工友的平安,都是全家人的幸福。”白国周感慨道,他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

天瑞集团第二次工会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8月26日,天瑞集团隆重召开第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天瑞集团总部和汝州辖区各企业的工会会员代表欢聚在天瑞中州国际饭店中华厅,共商工会大计,共谋集团和谐发展大局,选举新一届工会委员会。

汝州市总工会主席胡洪献,天瑞集团党委书记

言传身教,带出响当当的“黄埔班组”(新时期班组长的楷模白国周系列报道之三)


地面出事故,10次有9次是快;井下出事故,10次有9次是慌。——白国周

“国周,很棒!从他那里出来一个人,就能当好班组长。”连日来,记者在中平能化集团七星公司采访时,别的班组提到白国周班组均羡慕地称道。

是的,班组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煤矿安全措施的最终执行单位,班组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白国周,一个书写了新时代煤矿工人“传奇”的班组长,不但带出白国周安全班组,而且培养出13名班组长。这些班组长也带着各自的班组续写安全班组的“神话”。

白国周班组成了名副其实的“黄埔班组”。

其实,这些班组长也曾是普通职工,他们的成长,缘于白国周的言传和身教。

刘应伟的新生活

“如果不是国周老兄的帮助,我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活。”8月14日,性格内向的刘应伟说起白国周,激动得脸色微微发红。

今年30岁的刘应伟在老家学的是厨师,还拿到了省级二级厨师资格证。婚后由于夫妻两人长期在两个地方打工,结婚不到两年,他们就离婚了。刘应伟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一气之下,扛起行李来到七星公司,当了一名农民合同工。

石龙区总工会30余万元助寒门学子


资助一名学生,温暖一个家庭,播种一个希望。8月25日,石龙区总工会主席张伟一行,顶着高温酷暑,到贫困学生家中,亲自将助学金送到学生手中,并鼓励他们积极克服暂时的困难,努力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白国周:“双面”班长,筑起班组安全“保障线”(新时期班组长的楷模白国周系列报道之二)


一个人安全不算安全,大家都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班组安全工作搞得好不好,班组长有很大的责任。——白国周

“双面”班长:平时处事温和,安全方面严厉

在中平能化七星公司开拓四队,说起白国周,工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班组里的15个工友就像亲兄弟一样。

“别看白班长长得白白净净,脸上总挂着微笑,说话声音不大。可我们都说他的脸是‘双面’的,好的时候能让你感动得直抹眼泪,训你的时候也会让你哆嗦。”祁广辉感慨道。

祁广辉至今还记得上班第二个月发生的两件事儿。

有一次,祁广辉突患眼病,肿胀难忍,没去上班,也没有请假。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白国周不顾下夜班的疲劳和工友一起带上慰问品来到祁广辉租住的房子里。祁广辉当时就流下了热泪。

还是在这个月,队里安排祁广辉在通风下山的平台上推车。为图省事,他和两名工友把保险绳搭在矿车上,却没有把钩。白国周看到后,大声吼道: “有十来个兄弟在下面干活儿,你们在上面也不挂保险绳,如果跑车,后果你们想过吗?”升井后,祁广辉以为班长不会再追究这件“小事”了。谁知,白国周不仅在班前会上通报批评了祁广辉,还罚他50元钱。

中平能化广泛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


昨日上午,中平能化集团领导陪同20多家媒体记者来到七星公司,采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

白国周是该集团七星公司开拓队班长。23年来,他尊重生命,精业敬业,在井下工作8000多个工作日,没有出过任何安全事故;当班长22年来

用心做事,锻造安全“定海神针”(新时期班组长的楷模白国周系列报道之一)


光凭力气当不了好矿工,尤其是新时期的煤矿工人,必须不断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必须抱定扎根矿山的决心,下力气掌握技术技能,才能保证安全,也才能工作出色。——白国周

母亲的那双眼睛,让他留在矿山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次考验,白国周也是如此。从当煤矿工人的第一天,他就经历了一次职业抉择的考验。

今年39岁的白国周,出生在宝丰县一个农民家庭。1986年,16岁的白国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宝丰县一所重点中学。因为家庭贫困,父亲有病,为了帮母亲分忧,他不得不忍痛辍学。1987年,他来到平顶山矿务局七矿(现中平能化集团七星公司)开拓二队当锚喷工。

“我永远也忘不了初次下井的情形。”8月15日,白国周动情地向记者回忆道,到井下后,要把井下的摩擦支柱和托梁运到1000多米远的切眼处。一根柱子有五六十公斤,刚出校门的白国周又瘦又小,和另一个瘦小的新手一块儿抬。一个班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痛,肩膀也磨肿了。没几天,同来的大部分同乡嫌苦嫌累,卷起铺盖悄然离开了。

多少个夜晚,揉着肿痛的肩膀,白国周想到了母亲期待的眼睛,最终作出决定:决不能当“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