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最美职工风采】镜头之下定格最美画面 ——记叶县广播电视台大活动办主任曹义伟


曹义伟,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出生,大专学历,记者,现任叶县广播电视局大活动办主任。

近三年所获荣誉:

2018年作品《在路上》《桑梓情》等被评为叶县好新闻;

2018、2019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十佳新闻工作者”;

2019年绿色夏邑入梦来获河南广播电视协会新闻奖;

2019年叶县改革开放四十年摄影一等奖。

厚积薄发,做一名专业记者。

博采众长,积淀自身的能量。

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方显党员本色。

用肩上的摄像机,去记录人间百态,世间万象。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即使觉得在辛苦也是值得的。

新闻采访,没有特定的环境,没有特定的采访对象,也没有特定时间。无论昼夜,无论气候状况,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选择,新闻价值就是他的第一工作信念。

修建昭南干渠时,深秋的天气,曹义伟扛着20多公斤摄像机,从起点鲁山与叶县接点处,走到田庄段终点,徒步30多公里,肩上磨破了皮,血和衣服黏在一起;双脚磨起的水泡血泡破了,粘着袜子鞋子。疼吗?不,已经麻木了。洗脚时他是带着袜子泡进盆里的。

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集前期采访、策划、拍摄,后期撰稿、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加班加点对于他来讲是家常便饭,即使是深夜,也常常可以见到他全身心于工作的身影。记不清多少次扛着摄像机奔波于田野山间,更记不清多少次踏着泥泞在雨中采访,更记不清多少次回家已是万家灯火……

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他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好新闻工作,必须具有忠诚于岗位、忠诚于事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在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中,为采访常村镇柴巴村省级第一书记雷超时,正至三伏天。这一次采访,让曹义伟昏倒在拍摄现场。

柴巴村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是省级贫困村。耕地面积400余亩,荒山面积5000余亩,73户贫困户分布在12个自然村,分散于山山岭岭间,往返一圈近60公里。为真实展现人物形象,义伟扛着摄像机,拿着架子,采用纪实手法进行跟拍。汗水浸湿了衣背,泥泞沾满了双脚,蜿蜒迂回的山路,洒满了艰辛。黑色的T恤满是汗渍,在他单腿跪地拍摄镜头,准备站起的一瞬间,身体打了一个侧歪,栽倒在地。

雷书记等人将他送到镇卫生院,量血压,高压数字窜到196,大家建议改天再拍摄。但他谢绝了建议。待吃药稳定血压后,又继续拍摄,当天回到家已是午夜1点多了。

第二天,他母亲知道这件事后,又是心疼又是埋怨的说,伟呀、你可不能为了工作不要命啊,家里人还都需要你啊。

27年寒来暑往,风雨兼程,他褪去稚嫩,洗尽铅华,成长为行业翘楚。

他曾创造全台市级月发稿量第一,拍摄的作品《渡船 老人 乡亲》、《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筑梦》、《大山深处的坚守》等荣获了国家、省、市、县级奖项。

独特的视角不是无缘无故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各种场合、跟各种人大量交流沟通的结果。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供给丰富的信息和选题,才能保证报道的准确与深度。吃得起苦、更要耐得住清苦,这是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

拍摄电视专题片《渡船 老人 乡亲》时,整个拍摄历时二十多天,从深层次展现了义务摆渡沙河、王丙心一家三代坚守渡口,方便两岸人民的初心,让平淡的岁月有了韵味,同时片子荣获2012年国家级新闻奖。

对于工作,他无悔;对于家庭,他则有太多太多的歉疚。

2000年,女儿的出生,对他来说,是最大的遗憾。妻子临产时,他正在乡村采访,是同事帮忙送到医院。当他赶到医院,看到出生三个小时就打着点滴的女儿,这个坚强的汉子,哭了。

岁月峥嵘,曹义伟用时间去积累,去记录,去体验,默默耕耘于自己所喜爱的新闻宣传阵地。

庚子鼠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令人防不胜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为一位媒体人,我始终冲锋一线,用初心践行使命,用镜头记录逆行身影。疫情期间,下基层、串乡村。奔赴高速卡点,深入一线相继拍摄制作的电视MV《我相信》,电视散文诗《一家人》等作品,记录了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疫的感动瞬间,并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多年来,他曾穿行于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现场,报道社会各界抗灾救险的感人故事;曾爬行数十里山路,采访山村老教师;曾冒着高温酷暑,做产业集聚区的系列报道;曾在寒冬腊月时进村入户,报道新春佳节农村、农民的新变化。

广电事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肩扛摄像机就是扛着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一名奋战在岗位的普通职工,曹义伟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他坚信自己还会在追逐新闻的路上,不断探索新闻创优创新之道,并且毫不懈怠。 

工作中他的信念:只有在路上,记者才是记者。